信仰,是由“信”和“仰”組成的。所謂“信”,說的是信任、信服,所謂“仰”,說的是要抬起頭來,表示仰視和仰慕。結合起來,所謂信仰就是從內心對一個觀念、一種思想、一種主義等產生認同,并將之內化,作為自己行動的榜樣或指南,為之奮斗。
信仰一般說來可以分為普遍存在和典型存在兩種形式。信仰的普遍存在說的是信仰的普遍性,人一般都會有自己的信仰,雖然他可能沒有有意識的將之上升到信仰的層次。信仰的典型存在說的是已經很明顯被大家感知并被認同為信仰,比如說宗教信仰。
企業信仰是企業這個組織的信仰,是得到企業員工和整體認同,作為企業整體和員工行動的榜樣和指南,并為之奮斗的東西。它可以是一個觀念、一種思想、一種主義等。
可能有的人認為這都是企業文化的范疇,但是,企業文化并不能自動讓員工產生企業想要的行為,企業文化只有上升到信仰才有價值,因為企業文化只有被信仰才有力量。如果企業文化只是形成理念體系,提煉出企業文化宣言,這樣的企業文化注定與企業管理脫節,無法和諧并存,更不要說促進企業績效的改進。
只有當企業文化被信仰之后,當企業信仰塑造完成之后,對于制度才會有統一的理解,對于行為才會有統一的判斷標準,也只有這時候,企業中才會形成管理者所需要和期望的“正氣”氛圍,并且這種氛圍能夠得到維持和自我培育。
企業中的不同人員,按照對信仰認同程度的不同,可以分為三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是松散層。處于這一層面的員工,他們或許是因為企業的氛圍、待遇、地位而來到企業,但是,在企業中,他們并不堅定地認同企業的信仰,當然一般情況下他們也不會違反信仰。但是,當出現困境的時候,他們是最可能離開企業的,他們也是最可能不按照企業信仰進行判斷的。在企業發展的過程中,他們會出現不斷的淘汰和補充現象。
第二個層面是緊密層。處于這一層面的員工,他們認同企業的信仰,愿意為企業信仰而激勵,能夠為企業的發展而努力。他們是企業的中堅階層,通過他們,企業管理者可以將自己在信仰方面的認識貫徹到整個企業,并且主要是依靠他們,企業才能在松散層員工進進出出的過程中依舊保證企業信仰的持續性。
第三個層面是核心層。處于這一層面的員工,與緊密層相比,他們除了對信仰同樣堅持和信服外,他們一般還具有比較高的職位,能夠動用企業的資源為企業信仰的塑造服務。他們是企業信仰的源泉,通過他們,企業信仰被提出并被塑造,同時隨著時代的發展而被不斷的豐富。
談到企業信仰,必須厘清四個基本問題:
·企業信仰存在不存在
·企業信仰需要不需要
·什么可以成為企業信仰
·如何塑造企業信仰
第一個問題,企業信仰存在不存在
對于企業信仰,有人是持強烈反對態度的。在他們看來,信仰是個人的私事,沒有什么可以拿出來“曬”的,而且,信仰什么是個人的自由,完全是自己的私事,是自己精神層面的東西,企業只是一個營利組織,怎么可能影響到員工的思想層面呢?
言下之意,自然是企業沒有信仰,也就不存在企業信仰。
如果真的是這樣,那么,加入IBM為什么會被稱為加入了一種宗教呢?松下幸之助為什么將松下稱為道場呢?三星的李健熙為什么在企業中總是談道德等,以至于被人認為是一個宗教人士呢?
姑且不說這些“特殊”的企業,即使是一般的企業,它們也是有自己的信仰的,只不過是沒有經過有意識的梳理,或者是沒有將其稱為信仰而已。
那些以賺錢為目的的企業,更準確的說是老板,它的信仰就是金錢。只要能賺錢,可以采取一切手段,評判員工的好壞是以賺錢多少為標準的,評判行為的對錯也是以是否有利于賺錢為標準的,你能夠說,這樣的企業,賺錢不是它的信仰?!
那些倡導創新的企業,它會制定制度以保障員工的創意,會提供物質以鼓勵員工的創意,也會營造氛圍以激發員工的創意,總之,它會采取各種手段,以謀求創新的出現,這樣的企業,你能說創新不是它的信仰?!
或者,有人又會說了,這就是企業信仰了?你這不是把信仰給泛化了嗎?
對,這就是企業信仰,它與個人信仰并不完全相同,但是,卻保留了信仰所具有的特質。那就是,它同樣是為企業所認同,被得到可定和接受,同時,會運用一切資源和手段去追求,以最終實現。
第二個問題,企業信仰需要不需要
企業是一個組織。組織是一個很多人的集合,他們在一起,不是為了展示每個人的多姿多彩和個性,而是為了共同的目的,個人的發展,組織的贏利。
既然是一起為了共同的目的,則大家的努力就必須是疊加的,否則何苦走到一起來,不但沒有增加個人的績效甚至還相互抵消。而為了個人的努力能夠疊加,就必須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這樣才能真正產生團隊的威力。
這個使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的東西,其中最有力的,我們認為是信仰,因為信仰是最持久最穩定最強烈的意識,而行為由意識控制。
如果沒有企業信仰,則組織很可能一盤散沙,山頭林立,各個小集團小集體為了自己的利益而扯皮、推諉、攻擊、拆臺,像這樣內部分裂的狀況,怎么能夠在激烈的競爭中與齊心協力的企業比拼?!組織的合力不但沒有得到發揮,組織更可能因為內耗而消亡。
IBM管理大師小托馬斯·沃森說:“分析任何一家存在了多年的大企業,我相信你都會發現它的適應性不是歸功于組織形式或管理技巧,而是歸功于我們稱之于信仰的力量以及它們所產生的對員工的巨大凝聚力!
經營大師松下幸之助也曾斷言:真正激勵人們百分百投入的動力,不是金錢等組織提供的外部條件,使人們忘記痛苦不斷前行的,是其內在的組織信仰。
聯想、華為、海爾、三星、GE、IBM、INTEL、可口可樂、沃爾瑪、通用、福特、寶潔、迪斯尼、杜邦,等等,無論是營利性組織還是非營利性組織,很多組織都依靠信仰成就了偉業,作出了表率。
第三個問題,什么可以成為企業信仰
從企業信仰的定義上,我們可以確定,有很多企業管理中的因素都可以成為企業信仰。只要企業的所有者愿意并堅持,使命、愿景、企業精神、價值觀等等都能成為企業信仰。
企業信仰與企業使命、愿景、企業精神、價值觀不是一個層面的概念。使命、愿景、企業精神和價值觀只有被信仰后,才能成為企業信仰。
微軟是以愿景為企業信仰的!白屆恳粡堊雷由、每一個家庭中都有一臺計算機,都使用微軟的軟件”毫無疑問是愿景。
惠普是以價值觀為信仰的,那就是“惠普之道”;萜盏膭撌既酥槐葼枴ば堇卣f:“惠普的政策和措施都是來自于一種信念,就是相信惠普員工都想把工作干好,有所創造。只要給他們提供適當的環境,他們就能夠做得更好!焙髞,人們把這種信念稱為“惠普之道”!盎萜罩馈本褪顷P懷和尊重每一個人,時刻維護個人的尊嚴和價值。
強生的信仰——強生21條——是使命:
·我們深信我們首先必須對醫生、護士和病人負責,對母親、父親和我們產品及服務的所有消費者負責。
·為滿足他們的需求,我們所做的一切必屬一流。
·我們必須不斷努力降低成本,以維持合理的價格。
·顧客的要求必須迅速、準確地滿足。
·我們的供應商和批發商須有機會獲得合理利潤。
·我們對員工負責,對在世界各地與我們共事的人負責。
·我們必須將每個人視為個體,尊重他的尊嚴,認可他的優點。
·他們在工作中必須享有安全感,享有公平、合理的報酬和整潔、安全的環境。
·我們必須著意幫助他們履行各自的家庭義務。
·員工們必須享有提建議和意見的自由。
·我們應向能者敞開一切受聘、發展和升遷的公正的大門。
·我們必須擁有勝任的管理人員,他們辦事公正、嚴守職業道德。
·我們對生活和工作的社會負責,也對整個國際社會負責。
·作好公民。支持有益的行為和慈善事業,繳納應付的稅款是我們的義務。
·我們必須促進文明進步,改善衛生和教育。
·我們必須保護環境和自然資源,使我們有幸享用的資產保持良好的狀況。
·我們最終必須對我們的股東負責,我們的業務應該產生豐厚的利潤。
·我們必須嘗試新思想,繼續從事研究、開發新項目,并彌補過錯。
·我們必須購買新設備,提供新設施,開發新產品。
·為防不測,我們必須建立儲備。
·如果我們根據這些原則運作,我們的股東將得到合理回報。
松下的信仰——松下7精神——很顯然是精神。它們都適合作為組織的信仰。松下幸之助在松下倡導產業報國的精神、光明正大的精神、親愛精誠的精神、奮斗向上的精神、遵守禮節的精神、順應同化的精神和感恩圖報的精神,這就是著名的“松下七精神”。
企業家可以根據企業的實際,根據自己個人的認識,提出自己企業的信仰。
第四個問題,如何塑造企業信仰
如何塑造企業信仰是一個大問題,也是關鍵的問題,只有企業信仰塑造成功,企業員工才具有共同的信仰,他們才能在信仰的指引下,齊心協力地促進企業地發展。
在這里,我們只是提出一些原則性的思路,因為,這個問題可以做一本書,并且,已經在《信仰——如何塑造齊心協力的員工和組織》一書中有了比較完善的體系和方法。
首先,要有組織結構的保證。
任何事情都是由人做出來的,沒有人,任何美好的勾畫都職能是存在于頭腦之中,無法轉變為現實。因此,信仰的塑造首先要有人的來推動和執行,在這個過程中,企業領導具有非常大的作用。
其次,要有制度的保證。
對于符合信仰的行為有獎勵,對于違反信仰的行為有懲罰,這樣,才能促進符合信仰的行為、阻止違法企業信仰的行為。而且,與其他的手段相比,制度是硬性的,具有強制的功能,更能夠促使符合信仰的行為得到伸張。
再次,要構建宣傳網絡。
在企業信仰明確之后,就必須在企業中進行塑造了。企業信仰的塑造離不開宣傳灌輸,只有這樣,員工才會知道和了解,并才有可能接受企業信仰,成為企業需要和希望的那一類員工。宣傳網絡要方式多樣,方法多變,并且要將信仰體現在日常工作生活的細節之中,不能弄成工作是工作,信仰是信仰,那就使得信仰和工作成為兩張皮,無法實現企業信仰對企業績效的激勵作用。
企業信仰,其實并不是一個新的東西,就像企業文化一樣,但是,企業信仰對企業績效的重要作用還沒有得到認識,這與企業文化又有很大的不同。隨著時間的推移,相信企業家對于企業信仰的認識會越來越深刻,中國將不再只是出現偉大的經濟奇跡,而是也會出現偉大的企業,相信這個時間不會太久。